我的账户
杭州新媒体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杭州新媒体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杭州新媒体公众号

杭州新媒体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汽车鹤管的油气回收技术 —— 绿色作业的必由之路

2025-11-24 发布于 杭州新媒体
装车鹤管装卸汽油、柴油等挥发性燃油的过程中,大量油气会从车辆油箱和鹤管接口处挥发到空气中,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同时油气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气体,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和 “双碳” 目标的推进,汽车鹤管的油气回收技术已成为流体装卸行业实现绿色作业的必由之路,通过回收挥发的油气并将其转化为可用资源,实现了环保与节能的双重目标。
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是目前汽车鹤管应用最广泛的油气回收技术之一,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油气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将油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该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主要包括吸附塔、真空泵、脱附装置和回收罐四部分。作业时,挥发的油气被吸入吸附塔,油气中的烃类组分被活性炭、分子筛等吸附剂吸附,净化后的空气则排放到大气中;当吸附剂达到饱和后,通过真空泵对吸附塔进行抽真空脱附,使吸附的油气脱附出来,再通过冷凝或压缩方式将油气转化为液态燃油,送入回收罐储存。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的回收率可达 95% 以上,适用于中小规模的鹤管作业站点。
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适用于大规模、高浓度的油气回收场景,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制冷剂将油气冷却至低温,使油气中的烃类组分凝结成液态。该技术的系统组成包括冷凝机组、分离器、储液罐等,鹤管挥发的油气经压缩机加压后进入冷凝机组,依次经过预冷、深冷等阶段,温度逐步降至 - 40℃至 - 70℃,油气中的大部分组分被冷凝为液体;未冷凝的少量油气则通过辅助吸附装置进行二次处理,确保排放达标。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的优点是回收效率高、运行稳定,缺点是设备投资和能耗相对较高,适合大型油库或炼油厂的鹤管作业系统。
膜分离法油气回收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油气回收技术,其核心原理是利用高分子膜的选择性渗透性能,使油气中的烃类组分与空气分离。该技术的系统包括膜组件、压缩机、真空泵等,油气经压缩机加压后进入膜组件,由于烃类分子与空气分子的渗透速率不同,烃类分子能够快速透过膜壁,而空气则被截留并排放;透过膜壁的油气再经过真空泵抽吸后冷凝为液态燃油。膜分离法油气回收技术具有设备体积小、操作简单、能耗低等优点,适合场地空间有限的鹤管作业站点,但其膜组件成本较高,需要定期更换。
油气回收鹤管的专用结构设计是确保回收效率的关键。与普通鹤管相比,油气回收鹤管采用密闭式结构,在鹤管头部配备了专用的密封帽或密封裙,与运油车辆的装卸口实现无缝对接,防止油气从接口处泄漏;鹤管内部设置了油气回收通道,与油气回收系统相连,形成密闭的油气回收回路。部分智能油气回收鹤管还配备了液位监测和压力控制装置,当车辆油箱内的油气压力过高时,自动加大回收力度,确保作业过程中无油气泄漏。
油气回收系统的日常维护对保障回收效率至关重要。需定期检查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当吸附效率下降时及时更换吸附剂;对于冷凝法系统,需定期清理冷凝机组的换热器,避免油污堵塞影响换热效率;膜分离系统的膜组件需定期清洗,防止杂质附着影响渗透性能。同时,需建立油气回收系统运行档案,记录回收量、设备运行参数等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系统运行状态,提高回收效率。
汽车鹤管的油气回收技术不仅解决了油气挥发带来的环保和安全问题,还实现了能源的回收再利用,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油气回收技术将朝着多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通过吸附法与冷凝法、膜分离法的结合,实现更高的回收效率和更低的运行成本,推动流体装卸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杭州新媒体
    1970-01-01
  • 杭州新媒体
    1970-01-01
  • 杭州新媒体
    1970-01-01
  • 杭州新媒体
    1970-01-01
  • 杭州新媒体
    1970-01-01
  • 杭州新媒体
    1970-01-01
杭州新媒体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杭州新媒体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杭州新媒体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杭州新媒体 X1.0@ 2015-2020